刘鸿武教授新著在京首发 杨泽宇副校长代表学校致辞

发布时间 Release time: 2017年09月26日 阅读次数 Hits:

2017年9月12日,我校非洲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刘鸿武新著《从中国边疆到非洲大陆—跨文化区域研究行与知》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平宫首发,并举行“中国非洲党的原创性发展战略研讨会”,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出席新书发布会并发表重要演讲,云南大学副校长杨泽宇代表云南大学应邀出席上述活动并在开幕式上致辞。

 

本次活动由世界知识出版社、中国非洲人民友好协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联合主办。来自国家外交部非洲司、新闻司、政策规划司、教育部社科司、中联部、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相关部委领导,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外交学院、中共中央党校、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中国传媒大学、浙江大学、云南大学、浙江师范大学等高校、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共80余人齐聚一堂,共同祝贺新书出版,并针对新时期中国的非洲学原创性发展展开了研讨。喀麦隆、肯尼亚、南非、南苏丹、布隆迪等五国驻华记者,人民网、新华网、光明日报、环球时报网、凤凰网、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中外20多家重要媒体参加了新书发布会和研讨会。


刘鸿武新著《从中国边疆到非洲大陆—跨文化区域研究行与思》新书发布会

  

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在发布会上做重要讲话

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在致辞中指出,在十九大即将到来之际,在总结过去工作的时刻,著名非洲研究学者刘鸿武教授撰写了《从中国边疆到非洲大陆》一书,这是他过去数十年“行万里路、读万卷书、思万件事”的研究非洲、研究自己的祖国和家乡的一部厚重成果的总结。


刘鸿武教授向张明副部长赠送新书

张明副部长表示,他深刻感受到习近平主席“对非洲的重视,对非洲人民的感情,对中非合作的支持”,为了帮助非洲抗击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开展了1949年以来最大规模的海外人道主义援助。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应该珍惜几代领导人培育的中非友好,非洲始终是中国外交布局“基础中的基础”。在中非合作面临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新形势下,对非工作者应该坚持战略思维,为中非合作注入新动力。张明副部长根据他本人的长期工作实践指出:“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没有人比非洲人更了解非洲,他们是我们的先生,是我们的老师。”而教育部长江学者刘鸿武教授自1990年首次赴非留学以来,在近三十年的非洲研究工作中正是一贯秉持这一原则。许多年以来,刘鸿武教授每年数次往返于中国与非洲,大量接触非洲官员、学者和普通人,同时密切关注时代的要求和国家的需求,并在中国综合实力日益增强的背景下提出要“形成中国言说世界的新话语”。正是在长期思考如何建设中国非洲学的过程中,刘教授写下了《从中国边疆到非洲大陆—跨文化区域研究行与思》。这本书从中国西南边疆尤其是云南边疆民族文化的视野上来观察非洲,又从非洲的视角上反观中国边疆,提出一系列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不仅可以理解为刘鸿武教授个人学术成长的回顾,而且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一条路径,更包含了作者本人对非洲研究的期许。

  

刘鸿武著《从中国边疆到非洲大陆—跨文化区域研究行与思》

张明副部长以电影《战狼2》为例说明中国与非洲之间存在误区,大部分中国人对非洲的印象停留在几十年前,而对非洲经济的快速增长、对非洲的变化和现状了解甚少。为此,非洲研究学者应“深入、主动、扎实地工作”,帮助更多国人构建正确的非洲观。同期发布的《游学非洲》一书中的57篇文章,记录了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和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师生们在非洲东西南北16个国家的足迹,大量图片生动展现了今日非洲生活的方方面面,朴实的文字承载了作者对非洲的深厚情感。该书主编陈明昆教授表示,他们一直在用实际行动践行“走出去”。


陈明昆教授主编《游学非洲》

近些年来,非洲国家不仅“向东看”,而且“向东靠”,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应该提供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因此,中国的智库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刘鸿武教授领导的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和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在过去十年中,通过踏实的工作发挥了智库的功能,享誉国内外。国内国外上百家机构、院校纷纷前来参观、调研、学习,刘鸿武教授也应国家各部委和各高校邀请介绍经验,2014年应英国皇家国际事务研究所邀请做《中非关系对非洲发展的影响》专题演讲。国内外学界对于刘鸿武教授的研究成果和学科建设实践有着巨大兴趣。由浙师大非洲研究院党总支书记、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在职博士生王珩教授撰写的《高校智库建设的理论范式和实践创新》,详细介绍了非洲研究智库的成长过程,从制度、平台、管理等角度总结了经验。


王珩教授著《高校智库建设的理论范式与实践创新》

针对做好对非研究的具体工作。张明副部长表示,新形势下,我国的对非研究应重点加强四方面工作:一是更进一步重视对非研究工作,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更多优质资源,不断提高我国对非研究水平。二是把握好正确的政治方向,秉持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和正确义利观,加强同非洲智库专家的互学互鉴。三是坚持走自己的路,多做原创性思考和调研,既要有理论、有深度,又要贴近实际,具有可操作性,努力为国际对非研究打上“中国烙印”,把中非关系的话语权掌握在自己手中,把对非研究工作做得更主动、更深入、更扎实。四是更好服务对非外交工作,加强同非洲国家治国理政经验交流,为中非关系深入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杨泽宇副校长、刘鸿武教授与张明副部长等嘉宾合影

发布会上,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章少红介绍新书。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林怡、浙江师范大学校长郑孟状、云南大学副校长杨泽宇分别在发布会上致辞。致辞嘉宾对刘鸿武教授在学术研究、智库建设、公共外交等方面取得的成绩以及本次发布会的举行表示祝贺。

   

世界知识出版社总编辑章少红介绍刘鸿武教授新书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林怡致辞

林怡认为这三本新书能够为推进我国对非智库建设提供借鉴与思考,有利于加深中非文明互鉴,带动人文交流和认知的不断深化。

  

 

云南大学副校长杨泽宇在开幕式上致辞


杨泽宇副校长对刘鸿武教授新书的出版表示祝贺,认为刘教授在云南边疆成长,一方面透过个人人生经历,以中国边疆视角观察非洲,另一方面有长期在非洲调查的经历,回过头来从非洲反观中国,形成对中国、非洲以及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新视角。《从中国边疆到非洲大陆》是他学术人生的经验和实践的理性总结,较好地体现了学术生命和生命学术的良好结合。同时,杨副校长对刘鸿武教授对我校非洲研究作出的成绩给予肯定,希望他继续对云南大学非洲研究和国际问题研究作出更多的贡献。

在随后举行的研讨会环节,与会专家就刘鸿武教授的学术成就以及中国非洲学的原创性发展各抒己见。学者们一致认为发展中国非洲学恰逢其时,中国的非洲研究需要彰显中国风格,努力推进学科体系建设。


  

中国非洲学的原创性发展战略研讨会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董漫远(右)

董漫远主持研讨会,他回忆说,2010年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出席在南非主办的“纪念中非合作论坛成立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时指出,非洲研究对中国的对非战略极为重要,中国学术界应该高度重视。言犹在耳,7年过去,刘鸿武教授的新著依托中国的文化自信,使中华的文化与非洲的文化进行对接,实际上就是在建构中国非洲学,这是一个基础性的工作,对中国非洲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原副院长李绍先

李绍先对刘鸿武教授领导的非洲研究工作赞不绝口,称其是“近年国内高校智库的标杆”。他指出,随着中非关系不断向更高层次、更广领域发展,要把解释中非关系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中国人怎么看非洲,要有中国人自己的学派”。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原副院长郭宪纲

郭宪纲认为,近年来非洲自身的巨大进步为中国非洲学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素材,中国非洲学急需理论体系的建构和人才队伍的培养,采取措施鼓励非洲民族语言人才从事非洲研究,加强非洲研究不同领域的有机联系,加强智库高校智库的横向联系,共享资料信息学术成果。

外交学院副院长王帆

王帆认为,对非外交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试金石”和“最好的窗口”,与非洲一起发展也正是中国新型大国外交的国家特色。“非洲案例研究、实践研究做得越好,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就能得到越好的体现”。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杨立华(中)

杨立华教授说,非洲学科建设的推进对中国非洲研究的发展至关重要,刘鸿武教授的团队近年来在此方面做了许多有意义的探索。她还指出推进中国非洲学发展要夯实两方面基础,一是加强非洲国别研究;二是加强系统性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非洲研究所副所长张宏明

张宏明指出学科体系建设是中国非洲研究或非洲学绕不开的话题,是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术界的共同努力,需要学者的情怀担当。

   

中国社会科学院西亚研究所研究员贺文萍

贺文萍认为,中国非洲研究的发展需要遵循自己的路径,需要在掌握西方非洲学基本素材,进行中非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中国经验中提炼出助力非洲发展的理论和学说。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非洲研究部主任罗建波

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院非洲研究部主任罗建波教授认为,从事非洲研究特别需要一种情怀和担当,这也是刘鸿武教授团队的成功所在。他表示,三本书呈现的不只是一般性知识,而是方法论的启迪和学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索马里籍研究员和丹

和丹从非洲的视角就中国非洲学的“中华学派”的建构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她期待中国的非洲研究与非洲本土学者的学术研究亲密合作,并达成共识,共同服务中非发展。与会学者还就如何更好地整合中国的非洲研究力量、更加积极主动地服务国家战略建言献策。

   

刘鸿武教授做中国非洲学的原创性发展战略研讨会总结

  刘鸿武教授在会议总结中,对十年来各方的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说,对非合作和非洲研究是几代人的事业,有许多人为此作出了贡献。在中国快速走向世界的新时代,面对机遇和挑战,将非洲的区域研究、领域研究、国别研究、专题研究融汇于一个专业性和系统性的学科框架架构中,形成兼具包容性与开放性,同时又可以统摄各类非洲研究活动于一体的“中国非洲学”学科体系,是当代学者的时代使命,学术界当更加具有学术研究的民族自觉和开阔高远的宏观视野。

云南大学社会科学处副处长副处长杨绍军、非洲中心夏艳博士也出席了上述活动。

(综合“直通非洲”、世界知识出版社官微、中国社会学科报等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链接:

外交部:外交部副部长张明对中方研究机构加强对非洲原创性研究提出新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网:探索非洲研究的中国路径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http://www.cpaffc.org.cn/content/details21-75422.html

中国新闻出版广电网:http://book.chinaxwcb.com/2017/0920/62153.html

环球网:《从中国边疆到非洲大陆》等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国际在线:《从中国边疆到非洲大陆——跨文化区域研究行与思》等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中非合作论坛网(转载):“中国非洲学的原创性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举行

中华网:“中国非洲学的原创性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举行

搜狐网:“中国非洲学的原创性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举行

网易新闻:“中国非洲学的原创性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举行

东方头条:“中国非洲学的原创性发展战略研讨会”在京举行

凤凰资讯:《从中国边疆到非洲大陆》等新书发布会暨研讨会在京举行

凤凰历史:《从中国边疆到非洲大陆——跨文化区域研究行与思》等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

云南大学新闻网:http://www.news.ynu.edu.cn/xysd/2017-09-20/0-6-12304.html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网:http://www.rdcy.org/displaynews.php?id=39098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