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9日-16日,由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秘书长杨惠带队、科研人员李湘云、夏艳、林泉喜、张佳梅等一行5人组成的代表团赴南非约翰内斯堡、比勒陀利亚和开普敦等地进行了为期一周的调研和学术交流。非洲研究中心博士研究生、中非基金南非代表处张瑾参与了部分调研交流活动。课题组走访了中国驻南非使馆、南部非洲专家学者工程师联合会、约翰内斯堡大学、开普敦大学等中方和非方机构,广泛听取了各方对开展中南人文交流工作的意见,并就如何有效推动两国高校、智库和社会团体开展人文交流、促进联合研究和人员交流、加强人文领域专项研究等问题进行了交流。
云南大学代表团拜会了驻南非大使馆文化参赞郑文先生。他认为,文化不仅是传承,更重要的是创新;文化政策需要学术界的研究作为支撑;文化交流的核心是价值观、传统思想的交流,要加强中非传统思想的对话。中南两国同时认识到文化产业的重要性,文化产业将是两国合作的全新领域。中南两国政府在2017年4月24日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上签署了《文化产业合作谅解备忘录》,将推动两国开展在文化产业领域的务实合作。他还指出,在民族学、人类学领域,云南大学与南非的合作大有文章可做,同时也可在文化产业、文化遗产保护、生态学和传统医学领域,加强与南非方面的交流。
云南大学代表团访问了“南部非洲专家学者工程师联合会”,与该会秘书长陈家基教授、张鹿律师进行了交流。陈家基教授介绍了该会在促进中南高校合作、创办公众号“非洲深度观察”、举办南非知识讲座、开展人文交流活动等方面的工作,双方对未来在出版南非译著、举办中南人文交流活动、开展联合研究等方面的合作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在约翰内斯堡大学,代表团与该校国际交流部主任Judy Peter教授进行了座谈。Judy Peter教授介绍了约翰内斯堡大学近年来的发展和学科分布情况,表示愿意与云南大学在教育学、人类学、生态学等双方都感兴趣的领域进行合作。她还强调说,约翰内斯堡大学的孔子学院对促进南非学生了解中国语言文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代表团访问了开普敦大学,与非洲研究中心主任Lungisile Ntsebeza教授进行了座谈。Lungisile Ntsebeza向代表团介绍了该中心在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并分享了自己对南非高等教育存在的问题的看法。教授本人的研究兴趣在于土地改革和农村问题,并且经常来中国访问讲学。他对南非华裔群体非常感兴趣,并且正在指导学生开展一项南非华商的社会调查研究。他表示支持云南大学在中南、中非人文交流方面的研究工作,期待访问云南大学,并表示愿意在两校学者互访、合作研究、联合培养学生等方面建立合作。
访问调研期间,代表团还与开普敦大学人文学院中文教授马跃,在非洲40多年、南非第一个华人商会会长陈裔桥先生,南非总统首席翻译、资深同声传译曹大松先生,开普敦大学孔子学院前院长吴潜龙教授以及《非洲华侨周报》社社长南庚戌先生等在南华人进行了广泛交流,听取了他们对南非政治、经济、社会现状和中南人文交流的看法。
云南大学是经教育部正式备案的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的学术支撑机构,2017年3月31日正式挂牌成立“云南大学中国-南非人文交流研究中心”。2017年4月24日,云南大学校长林文勋受邀出席在南非比勒陀利亚召开的中南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首次会议。此次南非调研,是落实林文勋校长对我校开展中南人文交流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进一步加强与南非相关机构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人文交流领域的研究和中南人文交流活动的开展,更好地服务国家对外工作战略。

与中国驻南使馆文化参赞郑文先生座谈

与中国驻南非使馆文化参赞合影

在约翰内斯堡大学座谈

与约翰内斯堡大学国际部主任Judy Peter教授合影

与南部非洲专家学者工程师联合会秘书长合影

在开普敦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座谈

与开普敦大学非洲研究中心主任Lungisile Ntsebeza教授合影

与开普敦大学中文教授马跃合影

与南非华人代表陈裔桥、曹大松先生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