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承办《中国非洲研究年鉴(2022)》编纂研讨会
The Seminar on Compiling the “Yearbook of African Studies of China (2022)” Held by the CASYNU

发布时间 Release time: 2022年03月09日 阅读次数 Hits:

2022年3月6日,由中国非洲研究院主办,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承办的中国非洲研究院与云南大学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仪式暨《中国非洲研究年鉴(2022)》编纂工作研讨会在昆明举行。云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段红云教授和中国非洲研究院执行院长李新烽研究员代表合作双方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编审,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刘普处长,以及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出版社的4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协议签署仪式和研讨会。


段红云副校长在签约仪式致辞中介绍,云南大学是国内较早开展非洲研究的高校之一,早在20世纪50年代,云南大学就开始了非洲与中东问题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6年,学校开始招收非洲研究方向的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非洲研究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7年,学校为进一步加强非洲研究工作,正式成立了非洲研究中心。2017年,云南大学入选国家首批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学校充分发挥云南面向三亚、肩挑两洋、通江达海的区位优势,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加大区域国别人才研究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学校在非洲研究若干领域的创新性和对国家战略及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段红云副校长指出,此次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和《中国非洲研究年鉴(2022)》编纂研讨会的举办,充分展现了中国非洲研究院对云南大学非洲研究工作的帮助和提携,协议的签署将进一步深化云南大学与中国非洲研究院的合作。他表示,云南大学将高度重视本次战略合作,充分发挥学校研究优势,产出一批高水平研究成果,构建一批高层次战略平台,培养一批从事非洲研究的优秀人才,为深化务实合作,推动非洲研究高质量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李新烽院长在签约仪式致辞中指出,此次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签署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致中国非洲研究院成立贺信精神的具体措施之一,是中国非洲研究院汇聚中非学术智库资源做出的重要努力。通过战略合作协议的签署,中国非洲研究院与云南大学的合作将步入快车道,围绕交流平台、研究基地、人才高地和传播窗口等方面展开全方位合作,推动双方迈向合作的新起点。

签约仪式结束后,与会专家围绕《中国非洲研究年鉴(2022)》编纂工作进行了研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总编辑魏长宝编审强调,学科年鉴的意义非常重大,要从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的高度构建学科年鉴新的增长点,希望把学科年鉴集群打造成为学术期刊集群之外的另一个学术高地,并就如何编纂好《中国非洲研究年鉴》提出了建设性意见。中国社会科学院科研局刘普处长在发言中强调,学科年鉴对于学科建设、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学术评价、对外交流、学术传承等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代表年鉴编纂的业务管理部门对《中国非洲研究年鉴》的规划和管理提出了建议。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年鉴分社副社长姜阿平编辑对《中国非洲研究年鉴》的2020年版和2021年版做了详细介绍,并对如何将《中国非洲研究年鉴》打造成学科年鉴的精品提出建议。《中国非洲研究年鉴(2022)》副主编吴传华副研究员、年鉴英文版副主编张永蓬研究员分别就《中国非洲研究年鉴(2022)》的设计方案和编纂方法在会上与各位专家展开交流。

此外,来自浙江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华东师范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云南师范大学、河海大学、安徽大学、西安翻译学院、中非发展基金研究部、湖南省中非经贸合作研究会、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等学术科研机构的代表也结合本单位的特点和优势,对《中国非洲研究年鉴(2022)》的编纂发表了意见和看法,对年鉴的编写建言献策。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张春研究员对年鉴编写提出了突出其导向性、可持续性和可评估性的设想,并表示中心将全力投入年鉴编写工作,高质量完成任务,积极参与到中国非洲研究的高质量发展进程中。

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党委书记张永宏研究员在闭幕式发言中对中国非洲研究院和出席会议的专家学者表示了感谢。他指出,中国非洲研究院和云南大学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对云南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发展注入了新动力。中心将把握好这一合作契机,利用好中国非洲研究院和年鉴编纂项目搭建的平台,整合力量、汇聚智慧、凝聚共识、发掘潜力、精准发力,共同助力中国非洲研究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