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鸿武教授到访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作专题学术讲座
Professor Liu Hongwu Visit IIS YNU for Academic Lectures

发布时间 Release time: 2025年04月09日 阅读次数 Hits:

2025年3月31日上午,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教授到访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以《如何做利国利民利天下的务实有用的真学问》为题,为师生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主题讲座。此次学术活动吸引了50余名师生的积极参与,讲座由国际关系研究院院长卢光盛主持。

刘鸿武教授为云南大学国际关系研究院师生做讲座现场

讲座伊始,刘鸿武教授回顾了他自己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云南大学的学术积累和探索过程,尤其是对于在改革开放后快速转型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他作为一个文史专业出身的青年教师,努力探寻学术与人生的相互关系,思考传统的史学、文学、哲学这些人文学科在新时代的新使命这些重大问题,而撰写出版了多部跨文史哲诸学科的著作,如《人文科学引论》《文史哲与人生》《守望精神家园》等,明确提出在走向新时代的当代中国社会,人文学科的地位不但不能下降,反而应该提升到肩负构建新时代中国人精神家园的历史使命的新高度上。

刘鸿武教授这些早年的学术思考、积累与研究,不仅获得多项国家教学成果奖、国家教材奖,更重要的是这些思考积累为刘鸿武教授后来一生行走遥远的非洲大陆,做服务国家、服务时代、服务社会的创新研究,奠定了一个开阔而坚实的内心价值系统,使他能在非洲研究这条灯火阑珊的道路上数十年砥砺前行,坚守初心。

刘鸿武教授在讲座中进一步强调,今天时代又发生了许多变化,我们国家已经走上了现代化发展的新阶段,但是学术与人生的话题并没有过时,我们今天的青年学子,年轻博士,青年教师,即便是做域外的国际问题研究,做区域国别研究,依然要思考学问与人生、学术与国家等的这些根本性问题,不仅要打好基本功,练好真功夫,更要起而立行,与时俱进,用自己的真才实学和创新实践,去更好地服务于天下,服务于国家,推动我国与外部世界关系的良性发展,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增强将理论转化为实践的能力,更加积极主动地为国家发展和对外交流做出贡献。

随后,刘鸿武教授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过去近二十年的建设发展为例,阐述了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以及如何与国家发展战略、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具体路径。

在服务国家战略方面,学科边界应紧密围绕国家需求动态调整。区域国别学需聚焦中外发展合作尤其是南南合作研究,以落地化的区域国别为切入点,探讨全球南方未来发展方向。刘鸿武教授还以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的一些具体工作为例,介绍了2024年与非洲五十多国学者合作推出影响广泛的《中非达累斯萨拉姆共识》,及与浙江省金华市联合推动“中非携手推进现代化十大伙伴行动”的地方方案,尤其是在发挥浙江地方企业优势,如农业机械与新型科技产业等,助力非洲国家提升生产力,落实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成果的实践经验。

在服务地方经济方面,刘鸿武院长指出,地方高校应努力立足地方实际,推动地方经济与研究对象区域国别的国际合作的深度融合,推动学术研究与实际需求紧密结合。而要做到这一点,高校学术机构要创新办学模式,需建立多方合作平台,汇聚国内外的企业、政府、智库、媒体及与学者资源,共同解决中外合作中的实际问题。刘鸿武教授还介绍了近年来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与浙江省各级政府合作,制定省域、市域、县域多层次的多个地方三年对非行动计划的创新工作,有力助力了浙江省和金华各县市区与非洲五十多个国家在工业、农业等领域开展的合作成效。

在服务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建构和创新学科建设方面,刘鸿武教授指出,当代学者肩负着完善中国区域国别学的历史使命,应积极推动中国学术成果走向世界。研究成果需突破语言瓶颈,开展大规模外译工作,提升在对象国乃至全球的影响力,他鼓励青年学者努力走出去,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推动中国特色学术成果走向国际舞台。

讲座结束后,刘鸿武教授与在场师生进行了互动交流,耐心解答了师生们提出的问题,为师生们的研究和学习提供了宝贵的学术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