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永宏

发布时间 Release time: 2016年10月07日 阅读次数 Hits:

张永宏,研究员,博导。中国亚非学会副会长中国非洲史研究会副会长、金砖国家智库联盟中方理事会理事。

学术研究方向:非洲发展问题、中非关系、南南合作及南北关系。

联系方式:zyhynu@qq.com

 

主持课题: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逆全球化背景下的本土化运动研究”(项目批准号:18BGJ040)

——金砖国家智库合作中方理事会项目:“南非政党政治和政治文化研究”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研究课题:“美欧日印对非人文交流的现状、特点和战略取向研究”

——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出版项目:中非低碳发展合作战略研究”。(ZZ201302)

——国家开发银行政策性课题:“中非低碳发展合作的战略背景研究”。(政策性课题11029)

——外交部中非联合研究交流计划”学术交流项目:“非洲本土知识保护和利用及中非科技合作”。(项目编号:JL201106)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非科技合作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10XGJ006)

——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发展中国家本土知识保护与利用战略研究”。(项目批准号:09YJAZH087)

——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新时期中非合作关系研究”子课题:“新时期中非科技合作战略与政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9JZD0039-05)

 

著作、文集:

——《中非低碳发展合作的战略背景研究》(世界知识出版社,2014年10月)

——《中非发展合作的多维视阈》(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本土知识在当代的兴起——知识、权力与发展的相互关联》(云南大学出版社,2011年4月)

——《非洲发展视域中的本土知识》(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

主要论文:

——中非知识生产与创新共同体的双向建构——基于南北、南南技术转移、知识流动链环结构的视角(《当代世界》2018年第10期)

——守望相助的中非关系(《人民论坛》2018年第26期)

——非洲:本土知识在国家建构进程中的作用(《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年第7期)

——论中国与埃塞俄比亚科技合作的机制与内容(《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3期)

——印度对非洲科技合作:重点领域、运行机制及战略取向分析(《南亚研究季刊》2015年第4期)

——アジア共同體構築が直面する文化的障害(青木一能: 《アジアにおける 地域協力の可能性》,株事会社芦房, 2015年2月12日初版第1刷) 

——中非新能源合作 望打破旧世界格局(《中国战略新兴产业》2014年第24期)

——中非合作:从互助共赢走向协同崛起(《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07下)

——美国对非科技合作的历程、途径及趋势(《国际经济合作》2014年第6期)

——中非合作具有全球意义(《中国社会科学报》2014年5月16日第A07版评论)

——非洲历史的整合与分割——非洲史研究的当代走向(《世界历史》2013年第3期)

——非洲新能源发展报告2012(《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1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3年11月)

——非洲新能源发展的动力及制约因素(《西亚非洲》2013年第5期)

——中非新能源合作的前景、挑战及对策(《国际经济合作》2013年第2期)

——美非科技交往关系的依托机制(《国际展望》2013年第1期)

——美国对非科技合作的特点:法制化、援助化与市场化(《亚非纵横》2012年第6期)

——非洲低碳发展报告2011(《非洲地区发展报告201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1月)

——低碳发展:非洲走向良性再造的新起点(《世界农业》,2012年第11期)

——中非科技合作:战略意义、政策导向及机制架构(《国际展望》,2012年第5期)

——孟加拉国本土知识的开发与利用(《全球科技经济望》,2012年第9期)

——英非科技交往关系的历程和特点(《全球科技经济望》,2012年第8期)

——中国对非科技合作政策:导向和机制架构(《中非发展合作的多维视阈》,云南大学出版社2012年6月)

——非洲的本土知识保护与利用战略(《国际政治研究》,2010年第2期)

——本土知识与科学知识——差异、联系和互借(《思想战线》,2010年第6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2011年第1期)

——本土知识与发展中国家的粮食安全(《全球科技经济望》,2010年第11期)

——南方国家发展背景中的本土知识(《全球科技经济望》,2010年第12期)

——美欧粮食援助政策对非洲粮食安全的影响(《世界农业》,2010年第2期)

——“Low-carbon Development: A New Challenge Facing Sino-African Cooper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Chinese Participants for the Seminar Celebrating the 10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Forum on China-Africa Co-operation. 18-19 November 2010 , Pretoria —Johannesburg.

——非洲防控艾滋病的本土模式(《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9年第4期)

——非洲建构自主发展动力体系的新探索——南非本土知识国家战略述评(《全球科技经济望》,2009年第4期)

——“Sino-Africa Cooperation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istory and Prospect”,in Fifty Years of Sino-African Cooperation: Background, Progress & Significance----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Sino-African Relations, Edited By Liuhongwu & Yangjiemian, Yunnan University Press. 2009.

——非洲科技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全球科技经济望》,2009年第7期)

——本土知识与人类学传统(《广西民族研究》,2009年第2期)

——本土知识概念的界定(《思想战线》,2009年第2期)

——“Understanding Contemporary Sino-African Relations in Retrospective and Perspective”,in Fifty Years of Sino-African Cooperation: Background, Progress & Significance---- Chinese Perspectives on Sino-African Relations, Edited By Liuhongwu & Yangjiemian,  Yunnan University Press.2009.

——基于本土知识的非洲发展战略选择—非洲本土知识研究论纲(上)(《西亚非洲》,2008年第1期》)

——基于本土知识的非洲发展战略选择—非洲本土知识研究论纲(下)(《西亚非洲》,2008年第2期》)

——“Africa, China and the Way Forward”, in Gloria T. Emeagwali and Walton Brown Foster(eds) The Africa Experienc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Whittier Publications, Inc. Island Park, NY 11558,p.258-269.2006.

——面向21世纪的非洲科学技术发展——非洲科技整体行动计划述评(《西亚非洲》(双月刊), 2006年第2期)

——论“人文科学“”的学科定位(《云南社会科学》,2005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社会科学总论》转载,2006年第1期)